
保护人机
安全
的盾牌
强大技术背后的强大品牌
本品牌所代表的自增强锁紧技术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久经考验。为锁紧器和线性制动器打造一个具有识别性的品牌有利于增强市场的透明度。SiForce技术不仅代表着强大的安全性,也是自增强作用力即“Self Intensifying Force”的代名词。
保护人机安全的盾牌
自增强锁紧技术在世界各地发挥着重要的安全卫士作用——保护设备,更保护生命,其应用领域主要在于可靠锁紧大轴向力和大负载。除去万无一失的可靠性,一流的品质以及随之享有的长久使用寿命都是锁紧器需要满足的基本前提。
优势一览
- 载荷状态下不释放,避免意外释放发生。
- 闭合的锁紧器只要未载荷(安全状态),只需简单施压即可释放(无需抬升负载)。
- 要想释放载荷下的锁紧器(例如发生紧急关机之后),须首先卸除负载。因此,在向其他系统转移负载时(例如驱动器),安全性已自然具备。卸除负载时只需简单抬升,而无需施加额外的作用力(无需通过行驶驱动器来卸载)。
- 因此,应用于活塞缸时能做到自动缓和地释放。
- 即使锁紧器闭合后,仍可向上行驶,以便例如解救被困人员。
- 仅在确实需要时,锁紧器才会载荷。
- 因此使用寿命长(B10D值高达600万次)。
- 设计安全系数大于2。
- 220 kN以下的负载也可以采用气动方式锁定。
关于上述各点的详细说明见本页下文。

长久的使用寿命
与SiForce技术不同,依靠弹簧操动的锁紧器是通过碟形弹簧或螺旋弹簧将锁紧器挤压在锁紧杆上来制造夹持力的。通过这一途径产生的夹持力取决于弹簧,且不会改变。每一次锁紧器触发,都会产生百分之百的夹持力,因而也会造成百分之百的磨损。


紧凑的设计结构
由于不再需要大力的弹簧组,采用SiForce技术的锁紧器体积非常小巧。例如:以大于2的安全系数来锁定6吨的负载,传统的不采用SiForce技术的弹簧锁紧器的直径约为220毫米,长约315毫米。 同样条件下,SiForce锁紧器(例如:SITEMA防坠落锁紧器KR 56)的尺寸要小得多:直径仅为140毫米,长262毫米!

力量非凡的气动技术

安全系数
拥有许可的采用SiForce技术的SITEMA锁紧器(防坠落锁紧器和安全制动器)有其允许负载。根据德国法定工伤保险同业总会(DGUV)发放许可的要求,锁紧器需最低具备2倍系数的夹持力。换言之,锁紧器的夹持力必须足以锁定等于额定载荷2倍的作用力。
根据SITEMA的内部标准,这一安全系数的要求还要远高于此。因此,以采用SiForce技术的SITEMA防坠落锁紧器KR 40以及SITEMA防坠落锁紧器KRP 40为例,其额定载荷为3.3吨,但其实际的夹持力却大于10吨!
人员营救

工作原理
自增强锁紧器的力非来源于弹簧力,而是利用下坠的重力势能来实现夹持。在水平应用当中,夹持力来自于所需夹持的驱动力
SiForce锁紧器通过液压或气动压力保持张开。一旦切断施加在锁紧器上的压力,锁紧器即会闭合。
更具优势的夹持力
当行车制动器或驱动器失灵时,即负载在闭合的安全状态下出现下沉,锁紧器即会抱紧并自增强地产生一个非常大的夹持力。其中不变的原理是:轴向力越大,锁紧器抱得越紧,夹持力从而也更大。


万无一失的可靠性
弹簧操动的不采用SiForce技术的线性制动器一旦发生功能故障或者误操作,即便载荷也有可能张开,而SiForce技术则需要首先转移负载方会释放。换言之,负载转移之后(为必要条件!),锁紧器上的负载已卸除,然后才能张开。一般情况下,卸除锁紧器上的负载需要先将负载转移到其他系统中,例如机器上功能正常的驱动器。
由于负载已先行转移,所以SiForce技术先天即可确保锁紧器释放时的安全性。
有益信息:如果采用SiForce技术的锁紧器“仅仅”是锁定了负载,而未载荷,则可通过简单施压而令其张开,与弹簧操动的线性制动器一样。
无需通过行驶驱动器来卸载
常听到业内人云,自增强锁紧器有一个不足之处,即需要通过行驶驱动器来卸载。这一传言并不正确。首先,通过行驶驱动器来卸载的必要性并不存在,而且,从安全性分析的角度,防止意外释放的保护措施不能被看作是缺点。
因此,为了获得最高的人机安全保护,请在选择线性制动器时留意产品上的SiForce标志!
